臺灣乳業與畜牧產業 — 追求優質生產同時尋求成本效益的提升

在今夏歐盟脫水牧草推廣活動代表來臺期間,除了推廣歐盟產品的優勢,也對臺灣乳業與畜牧產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全球經濟波動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許多業界人士認為,臺灣的乳業與畜牧業正努力尋找改善生產成本的最佳方案,而牧草正是農場首先需要更具成本效益選項的關鍵因素。

以乳業為例,臺灣的乳牛產業不僅發展成熟,農場也高度重視乳牛的高品質與集約化養殖。

在臺灣,代表產業核心的中型牧場,通常擁有200至400頭牛隻。全台灣只有6至8個牧場的牛頭數量超過1000頭,才算得上大型牧場。平均每頭牛的日產量介於20至26公斤之間。不過,現代化大型牧場的日產量可能有所不同,有些甚至能達到每頭牛每天30公斤。

對泌乳乳牛而言,所攝取的草飼料通常品質較高。例如,農場可能會為乾乳牛與小牛使用蛋白質含量(CP)16 至 18、相對飼料價值(RFV)130 至 150 的苜蓿,但對於高產乳牛則偏好使用蛋白質含量20以上、RFV達170以上的苜蓿。

此外,受限於本地種植條件,約有50%的草飼料依賴進口,包含苜蓿、燕麥乾草、黑麥草等。根據實際農場訪談的結果,在標準的全混合日糧(TMR)中,每頭牛每天會使用約3至5公斤的進口高品質牧草。

在臺灣,進口牧草產品也有其他類型,如苜蓿顆粒或苜蓿塊,這些多應用於山羊、豬、家禽(如鵝)以及馬等其他動物的畜牧飼養中。

對進口牧草的高度需求,使其進口與流通成為一項重要的商業活動。農民與進口商/經銷商皆高度重視價格、品質以及國際供應的穩定性。特別是在當前全球貿易不穩定與運輸時間拉長的情況下,確保穩定且高品質的供應已成為最主要的課題。

此外,面對臺灣乳業外部競爭加劇與生產成本上升的挑戰,歐盟脫水牧草所具備的穩定性、安全性與優異的性價比,與臺灣對草飼料的需求高度契合。

正如臺灣目前積極推動利用鳳梨皮、檸檬皮等在地農業副產品,以提高資源再利用並降低生產成本,乳業與畜牧產業同樣也需要持續探索更多關鍵草飼料的供應選項,以滿足乳牛及其他動物的飼養需求。

這是一個需要臺灣市場對各類產品有更深入了解、消除潛在誤解,並最終建立起健康且互利的貿易供應關係的過程。這也是歐盟脫水牧草推廣活動希望能與臺灣業界專業人士共同實現的目標。

我們下一波在臺灣的推廣活動將於九月在台北展開。

歡迎造訪我們的網站:www.eufodder.com,或透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繫:taiwan@eufodder.com,並邀請您的同行訂閱我們的電子報:https://eufodder.com/zh/zh-contact-us/

返回頂端